中组部等部门为何选派第一书记、怎么选、到村做什么
来源:中组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5-10-28 18:10:00 编辑:nqdj 浏览:384964

日前江苏南通市紫荆社区第一书记姜霞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高温季节安全咨询作辅导。

这几日,中央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报名工作陆续完成,一大批优秀干部热情高涨,报名填表,接受组织的挑选。

这样大规模的报名行动,源于不久前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一份通知,这份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专门作出了部署。

第一书记机制,各地早已有之,为何此时中央三部门联合发文部署予以强化?记者近日就此走访有关人士,一探究竟。

为何选――

所有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党的各项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干。

然而,现实中还有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的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

“中组部等三部门及时出台全国统一的‘标准动作’,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的需要,也是对各地长期以来探索向农村选派第一书记做法和经验的肯定与总结,同时又是切合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近1亿人在农村。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在协调推进,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剩下5年多时间,我国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历经30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多半是“硬骨头”。

“面对‘硬骨头’,就要敢于硬碰硬,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到最基层去。”中央党校教授洪向华说。

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近3年来,全国共选派第一书记48.6万人次。

中组部组织二局负责人介绍,各地选派第一书记成果明显,但目前农村基层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各地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一些村“软、散、乱、穷”问题突出。干部群众普遍希望能从全国层面下发一个指导性文件,坚持和运用好选派第一书记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怎么选――

选作风好的人、选能担当的人

第一书记如何产生?

“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不怕吃苦……”记者注意到,在第一书记的基本条件中,这样的字眼频频闪现。

中组部组织二局负责人介绍,第一书记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

通知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中管金融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等学校,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每个单位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选准派强第一书记,除选拔优秀干部的要求以外,还须紧贴农村需求、依村选人。“选派干部不能搞摊大饼,要做到按需对接、分类帮扶,提高帮扶的精准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洪向华说。

正因如此,四川在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时,提出“六不派”,即政治素质不强的不派、农村工作不熟悉的不派、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的不派、对群众感情淡漠的不派、工作作风不实的不派、政策法纪观念不强的不派。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面对涉农资金、扶贫款等各种诱惑,要求第一书记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过硬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总结近几年选派第一书记的经验,四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蒲波表示,“选好第一书记,必须从源头上把住选派质量的关口。”

安徽、宁夏、西藏等地设置了年龄条件,一般在40岁、45岁以下;新疆、西藏要求选派干部必须懂双语……记者注意到,对年轻干部或后备干部,一些省份还特别要求具备“发展潜力大”这一条件。

如何干――

做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做什么?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要切实承担其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这四项主要的职责任务。

以此精神为轴,山东提出,第一书记要当好“三个工作队”,即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当好农村党建工作队、当好脱贫致富服务队;贵州要求,第一书记做到“六个一”:帮助基层组织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培养一批带富能人、培育一批致富产业、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完善一批管理机制、化解一批矛盾纠纷……

“回去还是不回呢,不回就辜负了组织对我的信任和期盼;回去,小岗村那些复杂的事,我能处理好吗?”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回到省城,回想着挂职以来发生的点点滴滴,被村主任下绊子、劝架被打、村民没一个人敢和他说实话……一腔热情遇上了一盆冷水。

沈浩下派后遇到的问题,是不少第一书记遇到的现实困难和挑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给这些啃‘硬骨头’的干部强化保障,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洪向华分析,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应当从“从优政治待遇、搞好经费保障、强化业务传帮带”等方面发力。

从优政治待遇。干部下派期间,其在原单位身份、职务、工资及其他待遇不变,并将第一书记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比如,江西、四川就实行“四个优先”,即同等条件下,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方面优先。

搞好经费保障。对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给予经费保障,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比如,北京、内蒙古等地划拨专项驻村工作经费,帮助解决驻村干部工作资金缺乏等问题。

强化业务传帮带。这就要求建立传帮带机制,开展第一书记岗前培训。派出单位要当好“娘家人”“后勤部长”,定期不定期到村开展业务、技术指导。

“最难的不是怎么下得去,而是如何待得住、干得好。”党建专家同时也提醒。

“待不长,说是挂职2年,真正在村子里面的时间顶多两个月。”

“一般村里有事就来一下,没事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城里,偶尔帮村里跑跑项目,要要资金什么的。”

……

的确,根据以往一些地方的实践,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一书记“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的现象。有的把到村任职当“镀金”,身到心未到,不想担责;有的把驻村帮扶理解为给钱给物,抓不住重点,不会担责;有的重项目资金、轻基层党建,重“输血”轻“造血”,不善担责;有的面对基层复杂情况,畏难回避,不敢担责……

“严是爱,松是害。对选派干部,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党建专家指出,要避免派出单位对派出干部疏于管理、挂职地“不是我的干部我不管”等现象。

“县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担负起直接管理责任,明确驻村时间,经常考察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和廉洁自律表现。”中组部组织二局负责人表示,派出单位应当用好干部任用考核“指挥棒”。

(此文原标题为“中组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来了!”)


上一篇:海东市多模式推进扶贫攻坚
下一篇:电商做党建 有啥不一样 ——来自京东的报道

囊谦党建网[www.nqdj.gov.cn] 中共囊谦县委组织部 主办 版权所有 2018

青公网安备63272502000001号 青ICP备15000641号-1

联系电话:0976-8871083 地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东街43号